从两面性来看移动厕所
来源: 管理员 | 发布时间: 2020-11-03 | 856 次浏览
一面是上百亿元资金改造两万多个厕所,一面是全国每万人只有2个公厕;一边关乎百姓民生,一边却是市政工程的“边角碎料”……与城市化进程加速相比,“移动厕所”步伐仍显落后。
移动厕所不仅是“五谷轮回之地”,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“试纸”,细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水平。相关部门还需科学施策,针对“城市管理综合征”开出良方。
每万人2个公厕“如厕难”仍现缺、乱、少。2015年全国新建和改造扩建厕所2.2万座;2016年将在公厕建设上花费125亿元,改造超过2.5万座……近年来,“厕所革命”在多地取得进展,但一些城市的“如厕难”问题尚未根本解决。
布局不合理“一厕难求”。据有关公厕布局要求,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应每300米到500米设置一座厕所,一般街道千米内设置一座移动厕所。然而记者发现,有地区几公里公厕难寻,一些人流量大的商业区、广场车站移动厕所格外缺乏,常出现几十号人排队上厕所的情况。
科学性和人文关怀欠缺。有调查显示,女士如厕时间是男士的1.5倍,不少小孩也由妇女带着上厕所,理想的女厕空间应是男厕的3倍,然而规划却常被“一刀切”,男厕所不用排队,女厕所排长龙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面对节假日“大考”,缺厕所更为突出。黄金周长假,各景区都迎来“人潮”,移动厕所数量却“岿然不动”。记者今年4月份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看到,赏樱者人满为患,公园北门西侧一排简易厕所却都锁着门。